Search

政黨 x 人民的心聲

每個國家的政治理念,都代表了當下民生的問題。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政黨 x 人民的心聲

每個國家的政治理念,都代表了當下民生的問題。

目前德國30-35歲的德國人,有30%有大學以上的學歷。60-65歲的德國人,只有19%。相比亞洲的大學林立,在德國高等教育對於就業有莫大的幫助。今年的大學入學,更創下了德國歷史新高 — 286 萬入學人數。

德國的生育率越來越低,由於少子化的問題存在,德國改革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,讓更多民眾可以進入大學,因此Abitur的門檻年年降低,曾經那些遙不可及的系所和學校,也慢慢的平民化。

德國的外籍學生越來越多,工作之門也向世界打開,因此增加國內學生大學率取率,其實也是降低本國人失業率同時增加他們就業水平的政策。

目前德國的綠黨Bündnis 90/Die Grünen,在各個角落崛起。綠黨的起源其實是左派的延伸,起初為反核政黨,如今則因為許多的環保政策,贏得更多選民。

然而環保不應該是內政部的工作嗎?怎麼會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崛起?這個原因來自於德國人的個性和目前狀況:

德國身為工業大國,領導世界的工業以及科技,然而少子化的緣故,中產階級以及高收入的家庭開始關心環保議題,為了給下一代美好的環境。還記得當初第一次來到德國,對這裡的印象嗎?莫非是純樸、自然、好山好水吧?這也是幾十年,德國人對家鄉的印象。德國人的民性保守、害怕改變、守規矩,為什麼呢?擁有的越多,越怕改變,這也跟兩次世界大戰、東西德的分裂與合併有關,人民見識到貪婪的後果,以及事後的不平衡,於是像美國般的資本主義不再受到歡迎,反而是主張回歸自然、減少工業的環保議題因此開始流行。

德國相比於其他國家,沒有太多的移民與本地人的衝突、沒有政治危險,由於政府長期推動的人民福利,國內也沒有嚴重的民生問題,身為歐盟強國,德國人沒有太多壓力,除了偶爾抱怨税繳太多😂 這樣的政策,讓更多的富人選擇更換國籍,到美國、瑞士、盧森堡或是避稅區,所以德國的資本主義力量減少,換來的是更多外籍移民、中低收入者,以投票的力量要求更多的社會福利。

德國的平民、學生,希望維護自己的利益,希望政府介入提供收入,增加富人稅、增加社會福利,減少貧富不均的問題,他們多半支持die Linke或是Piratenpartei。

我們無法預測,德國的下一個執政黨會是誰,只要國內發生重大危險、經濟問題,保守派CDU/CSU便會繼續執政;只要國內越有錢、越安逸,綠黨便會崛起;若是平民百姓以及學生階級參與投票,左派便有機會共同執政。然而這些政黨的訴求,皆有階級偏頗,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民,中間派的FDP更適合德國的中產以及自由業選民。

我們身在一個沒有危險的國家,另類的幸福,便是生活受到保障,政治不是圍繞著經濟發展,而是永續經營,這樣的政治理念,目前除了德國,便是所有的北歐國家,當人民沒有貧富不均的差距、當所有人都沒有衣食溫飽的問題,便願意幫助他人。

到頭來還是一句老話:

„因為有錢,所以善良。“

政治是一個不好寫的題目,這攸關一個人的家庭背景、求學過程、職場經驗,以及收入狀況。然而重要的是,當我們因為相同的理念信仰一個宗教,或是一個政黨時,他們是披著羊皮的狼、掛羊頭賣狗肉、利用價值觀賺錢嗎?無論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寄託為何,在這個仍然以利己為優先的世界,當我們以個人的力量進行支持時,別忘了打開Google,搜尋一下這些„意見領袖“的私生活,是個提倡環保,卻開三部柴油跑車的傢伙嗎?或是提倡女權,卻會打妻子的丈夫?還是以左派出名,卻是階級出身的富二代?

當人生不再和理想畫上等號,再慷慨的人,都會自私⋯。

下次有空我們再來深入主題”避稅遊戲”😊

#政治 #德國政治 #經濟 #人民 #國外生活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一個人,不代表身邊都沒有人陪伴,一個人的故事,是與自己的相處故事。
View all posts